山丹烂漫——马蹄寺石窟群
2014/9/8   热度:273
山丹烂漫——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临松山下,张掖城南62公里处。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历经北凉、北魏、西魏、隋唐、西夏、元、明诸代,是一处延续时间长,建造规模大,内容丰富,保存较好的石窟群。窟群分为金塔寺石窟、马蹄北寺、南寺、千佛洞和上、中、下观音洞7个部分。 金塔寺石窟——位于肃南县大都麻乡李家沟村南剌沟红沙岩壁上。分东西两窟,距地面约60米,窟内现存佛像227身,壁画近百平方 形态逼真的金塔寺飞天 米,北凉时开凿。东窟平面为纵长方形,覆斗形盖平顶洞窟,宽9.7米,残深7.65米,高6.05米。窟内中部凿中形方柱,坛基以上4面分3层开龛造像,下层4面正中各凿1圆拱形大龛,内塑坐佛一尊,两侧各造胁侍菩萨或弟子,龛楣两侧各塑飞天3--4身,相对作飞舞状。中层每面并排凿3个圆拱形浅龛,每龛内均塑1佛,龛外各塑1胁侍菩萨。中心柱背面3龛外塑千佛。上层除西面为元代补塑5佛,其余每面塑10佛10菩萨。中心柱4面龛外空间面壁上,各塑玲珑多姿的小佛和菩萨。窟内现存4壁绘画有两层,底层3壁正中均绘佛说法图,周围彩绘排列有序的千佛,上层壁 画为元代重绘。西窟较东窟略小,宽7.9米,深3.9米,高4.3米。窟内中心柱也分3层造像,龛内塑佛、交脚弥勒、思维菩萨,龛外塑菩萨、千佛、弟子。窟内4壁现存3层壁画,下层正中绘佛菩萨说法图,周围绘千佛;中层和上层均为彩绘千佛。窟顶绘飞天,并在中心柱四面窟顶绘半跪式供养菩萨数10身,为北凉建窟时所绘。 千佛洞石窟——位于马蹄东北3公里的红沙石崖壁上。窟龛依山崖形势自然分为南、中、北3段。南中段为佛窟。北段为浮雕塔林,现存洞窟10多个,编号窟9个,其中1号窟为大像窟,中心柱正面龛内有石胎泥塑立佛1身,高5.7米,龛内有壁画两层,底层背光为火焰纹和禅定坐佛,外层为明代重绘。2号窟前部坍 马蹄寺佛龛 塌,窟宽5.7米,深4.4米,窟内中心柱挺拔,高5米,每面分4层开龛造像,中心柱南面接窟顶处有开窟所绘十方佛像,坛基右面绘有乐伎,并有"贞观十八年四月十七日"的墨书题记。6号窟宽5.5米,深4.6米,高6米,窟内正中塑1立佛,南北各塑1胁侍弟子(部分已毁),为盛唐作品。8号窟宽6.2米,深6.3米,高6米,窟内中心柱四面分4层开龛 造 佛像,下层龛内塑佛,龛外塑胁侍菩萨2身,上3层各塑5佛并坐像。窟内西、北两面壁画为后代重绘,唯在西面下层龛内剥出底层壁画,为北魏时原作,内容为释迦多宝佛并坐说法图,其左右绘有普贤和文殊菩萨立像。 马蹄北寺石窟――北寺又叫普光寺,位于马蹄区北山岗。有大小石窟30多个,现编号窟9。《甘州府志.地理.古迹》记载:"石窟始于郭王禹 及其弟子,而后人扩之,加以佛像,至明始著番像五六百人。"存有元明时造像及壁画,其中3号窟和7号窟规模较大。3号窟又名"三十三天",共21龛,自下而上列为7层,其中1、2、3层各有5窟,第4层3窟,第5、6、7三层各有1窟,重叠为宝塔形,顶作人字坡或盖顶。每窟正中均开1大龛 ,内有石胎泥塑佛像,结跏趺坐,4壁残留元、明时期的影塑千佛和壁画。7号窟又名藏佛殿,洞窟平面呈凸形,纵深33.5米,宽27米,高15米。窟前凿有3个窟门,门内为前堂,前堂后为一凹形拜殿,正面高坛基,基部开3个圆拱龛,内塑坐佛,左右壁残存大型元代壁画――菩萨立像和金刚力士。拜殿两侧及后部为甬道,甬道两侧开46龛,龛内塑像为元代坐佛。 马蹄南寺——位于北寺南端,又名胜果寺。建有大经堂,红沙岩石上凿有元代时期的舍利塔。 上、中、下观音洞石窟――位于大都麻乡西北3公里处。石窟分布在3个不同山谷的红沙石岩壁上,相距0.5-2公里。是观音洞现存窟龛10余个,有编号的洞窟3个,窟内残存明代和清代的密教壁画,内容为千佛、菩萨、罗汉、曼荼罗、宗喀巴画像等。中观音寺有洞龛10余个,大部毁坏,崖岩留有元明时期的舍利塔。下观音洞有洞窟5个,只有1窟保存较好。窟深10米,宽8.4米,高5米,中心柱分两层开龛造像,4壁有明代重绘的壁画,内容为佛、菩萨、天王、护法、乐伎、曼荼罗等。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