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黄寺访经记
2014/9/8   热度:804
初雪黄寺访经记 扎西洛布 2009年11月2日上午,位于北京城北三环内的黄寺,迎来了一个吉祥的时刻。前一天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也许是为了迎接这场圣洁的仪式,这场雪比往年来得都早,北京城到处留下洁白的积雪。踏着清冽的初雪,十一世班禅活佛来到西黄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所在地,接受11位高级学衔获得者以及评审委员会高僧们的朝拜,并合影留念:以祝贺第五届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拓然巴高级学衔考试的顺利圆满。 当日下午,藏传佛教第五届高级学衔授予仪式举行。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国佛教协会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到会祝贺;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有关方面负责人,藏传佛教界著名高僧大德,在京的有关专家-学者数百人出席了学衔授予仪式。整个仪式进行得热烈、隆重、吉祥、圆满,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11名获得拓然巴高级学衔的学僧脸上露出了谦逊的笑容,他们从院长嘉木样活佛的手上接过了象征学识和荣誉的拓然巴高级学衔证书,标志着藏传佛教第五届高级学衔授予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取得了很好成效。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与“拓然巴” “拓然巴”,是藏语“拓仁目然坚巴”的简称,“拓仁目”意为“高级”,“然坚巴”可以理解为“博学高明之士”,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高级的博学高明之士”,这是藏传佛教界当代最高的佛学学衔。只有在各地寺院接受过佛学教育,又通过考试进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教院深造的僧人,在通过严格的辨经考试后,才能够获此学位。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是]987年由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和当时的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倡导,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藏传佛教最高学府院址就设在今天的西黄寺。十世班禅大师任院长,赵朴初会长任顾问。 学院创立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共举办了5届高级学衔班、12届佛学大专班,同时还举办过专业性较强的藏族天文历算学培训班、声明学培训班和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培训班、活佛培训班等,共培养学员690余名,其中“拓然巴”高级学衔获得者55名、活佛380余名。在各届学员中,既有格鲁派学员,也有宁玛、萨迦、噶举、觉囊、苯波等教派学员,而获得“拓然巴”学衔也是各个教派的僧人都有。 不一般的“考试” 藏传佛教高级学衔的考场设在黄寺前院里的两栋传统建筑殿宇中,靠东的是格鲁派的考场,靠西的大殿是宁玛派的考场。考场按照藏传佛教的特点,所有的僧人都是坐在薄薄的卡垫上。考官有6人,坐在大殿的上方,他们的座位和学僧的区别就是卡垫更厚一些,而且面前摆着藏式小桌桌上放着热腾腾的奶茶。而学员们面前除了正在考试的学僧外,也都放着杯热茶。陪考的僧人们围成一圈,被试的僧人就坐在考官和僧人们围成的圈中间,格鲁派的僧人身上还要披上一件黄色的袈裟。考官们背后,是一副象征佛法僧三宝的唐卡和台桌,桌上摆满了供奉和净水。 说起藏传佛教的辨经制度,起始于五部大论之一的“因明学”,是通过分析、推理、论证的方法去认识、辨别各种概念、内涵、外延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来提高分析、思辨能力的一种学科。 辨经,既有一对一的答辨,又有一人立宗众僧质疑的辨论;既有本级互辨,又有本级对其他层级的辨论。拓然巴考试中,主要是一对一的答辨,但是在一些较深入的问题上围观的僧人也齐聚诘问。 立宗的僧人坐在卡垫上神态自若,提问的僧人站着做出抬腿、击掌等动作,同时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诘难,有时候周围围观的僧人中也会冲上一两位来,凶狠地击学提问口中滔滔不绝犹如悬河,场面热闹精彩。当然,如果是精通藏文和佛学的人,看到的则是另外一种景象那就是一场精彩而有深度的佛学辩论。 各种“格西”的来历 格西,藏语意为“善知识”。是一种传统的佛学学位,相当于佛学博士。如同当代的“拓然巴格西”一样,藏传佛教历史上也有很多不同名称的格西。 历史上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格西学位以拉萨三大寺考取的格西最为著名。拉萨三大寺的格西学位共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拉然巴格西,意思是拉萨传召大法会上辨经的博学高明之士:第二等是措然巴格西,即全寺的卓越高明之士;第三等是林塞格西意思是从寺院里挑选出来的有才华的人:第四等是多然巴格西,意思是在佛殿门前的石级上经过辨论问难考取的格西。 “拉然巴”格西要经过4次辨经考试才能通过,每年录取16人,并且要报请当时的噶厦政府认可批准。“拉”是指拉萨的意思,表示辨经考试是在拉萨的祈愿大法会期间举行的。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其寺院教育制度与学位授予方法也与拉萨三大寺基本一致塔尔寺的格西学位主要分为以下六类:一、然坚巴学位,这是塔尔寺最低一级的学位。这个学位相当于中学毕业水平。二、噶然巴学位,这个学位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水平。三、噶举巴格西。噶举巴格西相当于硕士学位,这个学位也被称为“林赛”和“协然巴”。四、欧然巴格西,是塔尔寺密宗学院里唯一的格西学位。欧然巴格西塔尔寺每年只有一名僧人能取得此资格,相当于博士学位。获得此学位的僧人又被称为“曲嘉”,意思是“法王”,是密宗学院的较高僧职。五、曼然巴格西,是“医学博士”的藏语称谓,也是医学院的最高学位。六、泽然巴格西,是时轮学院授予的天文历算学博士。 拉卜楞寺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创建于公元1709年,至今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严谨的教学体系和学位制度。拉卜楞寺的闻思学院的格西学位分为三个等级,一是“然坚巴”,二是“噶仁巴”,三是“多仁巴”。多仁巴是闻思学院最高学位。 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如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觉囊派、苯教等,在其漫长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学修体系和格西学位授予制度。 拓然巴格西的特点 本届学员包括4位宁玛派、7位格鲁派的高僧,他们分别来自西藏的山南、日喀则、那曲,青海的果洛州、海南州,四川的甘孜州、阿坝州,云南迪庆州的德钦县、香格里拉县,甘肃甘南州的夏河县,基本覆盖了大部分藏区,三大方言区都包括在内,教派上由于历史和自身的特点,还是以格鲁派为主。自“拓然巴”高级学衔制度创立开始,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已经渐渐成熟和规范化。拓然巴格西的高深的佛学造诣,同时又比较了解现代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知识,使他们在藏区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经过5年多的实践,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1、覆盖面广。与传统的藏传佛教高级学位制度即拉然巴格西学位制度只局限于格鲁派相比较,新的高级学衔制度涵盖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各教派都 可以按照自己的学经内容来申请高级学衔:2、权威性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是藏传佛教各教派的最高学府,在藏传佛教教学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由藏传佛教界具有很高威望的活佛、高僧担任学衔授予的领导工作,得到了藏传佛教界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拥护;五省区有名望的高僧大德组成了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和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评审委员会,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3、课程设置合理。在学科设置上,除传统的宗教课程外,适当增加了社会科学、文化、计算机等内容,注重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改变了过去比较单一的学经方式;4、教学方式合理。在结合传统的上师传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又充分发挥学院这一现代化教学的优势,采取聘请高僧集中授课的方式学修佛学,同时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习文化课等其他课程;5、学员水平高。学员录取标准,包括政治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佛学上正信佛法、严守戒律,有扎实的佛学理论知识和比较系统的藏传佛教佛学知识,具有辨解经义、著书立说等能力。6、管理规范。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把学衔的授予与对僧人的考察、重点培养、安排使用相结合,寺院民管会和各级佛协的建设相结合,使人才培养、使用、寺院和宗教团体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拓然巴格西们的故事 为了深入了解这些藏传佛教优秀僧人,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索南白巴,宁玛派堪布,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曲德林寺(本届最年轻的拓然巴格西)。 我1980年出生,小学上到了六年级。我11岁的时候就想出家,父母也同意了,就把我送到了曲德林寺。我家在仁布县,属于纯农业村,经济不是很发达,父母是农民,家里有6个兄妹,我最大的哥哥是在家中务农,其他人也都是农民,我在寺院的生活费用基本由我的家人供给。我们的寺院比较小,没有收入,才30个扎巴(僧人)。 头两年我要学习基本读写,经过了两次测试基本读写能力的考试,这个考试由寺院主办,主要内容包括文字的撰写和书法,还有佛教常用颂词和仪轨的背诵和记忆。通过了这两个基本功课的考试,我就可以进入到五部大论的学习。16岁时我就转到了俄日寺继续学习,因为我所在的曲德林寺是个小寺庙,没有些扎(佛学院),所以要继续学习就要转寺,而俄日寺属于萨迦派的三大寺(萨迦寺、俄日寺、查尔寺)之一,具有全面的佛学教育系统和佛学院,但是我的寺籍还是曲德林寺。在俄日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萨迦派堪布叫多旦宁布,从他那儿学习了五部大论。为了学五部大论,我在俄日寺呆了8年。我当时年龄小,也喜欢学习,所以进步很快,最后的两年我还担任了觉本(堪布之下就是觉本,地位很高,相当于副总指导,堪布不在的时候就可以替代堪布讲课)。在俄日寺的8年期间,我还去哈伍寺的宁玛派堪布才旺旦朱哪里受了沙弥戒。因为在藏传佛教里,原则上佛理学习可以跟从别的教派的导师,但是受戒必须是本教派的。 2004年五部大论学成后,我就回了曲德林寺,不久县统战部就送来了高级佛学院的招生通知书,通知寺庙派人参加拓然巴学衔考试的初选考试,寺庙就派了我去山南多杰扎寺参加考试,我顺利通过了初选。 2009年1月我来到了北京,来到了高级佛学院,这是第一次来北京。到了北京后,我学了3个月左右的政治课和科学文化课,这个课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我一直学的都是佛学,没有接触过国家的政治和法律法规,这些方面可以说是空白。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这和我有着切身的关系,这也表明了国家对我们存在的认可和保证,也明确了作为一个宗教工作者,我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作为一个寺管会的人,这些知识和学习有助于我回去以后教育和指导更多的僧人。我自己是个沙弥,佛祖释迦牟尼也说“多瓦由登邓”,意思就是佛法必须要适应现实的法律。佛法中也有要求,一个人受戒时必须要经过当地的国王和父母的允许,否则不能受戒。现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有关宗教信仰自由的部分,和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当时我们采访时,他正在进行中观的辩论,我们问了五部大论中他学修最好的部分。他说最好的是释量和俱舍。这两部,从哪个部分考都难不倒他,他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因为这两部的核心理论,他都背了下来。)中观考试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一些佛理的论证部分。在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共同的立论原因我比较熟悉;两派不同的立论原因我不太熟悉。提出因法论试时,所举能证明所立宗论的原因或理由。这次我考上了拓然巴格西,家里人都很高兴。 噶前巴桑(扎什伦布寺格西),法名洛桑群培,格鲁派。 我家在日喀则市。出生于1972年,父亲是一个单位的会计,母亲是在日喀则市场经营小生意,有4个兄妹,两个男孩两个女孩,最大的是姐姐,我是老=,有一个妹妹,最小的是弟弟。我当僧人到现在已经23年了,日常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家里。 学了23年的佛学,没有感到枯燥或者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感觉进入了这个领域后,学习和辨经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我从中感受到很多快乐。所以我没有感到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反而是学的津津有味。 我小时候在日喀则市的学校上到了初一。1985年,我13岁的时候,刚好内地西藏中学在西藏招生的时候,我参加了考试而且成绩很优异,我姐姐说到内地上学很好,她了解情况,因为她是个教师。我通过了考试,但是最终决定不去了。因为我从小就在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边上长大,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扎巴(藏语,僧人),所以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商量后同意我去扎寺当扎巴。在1985年年底,我就到了扎什伦布寺,按照寺庙的规定,一进寺庙是不能马上当扎巴的。首先在扎什伦布寺的资罗扎(初级学校)学习。在这里首先要从字母开始学习基本的读写,然后学习乌金(藏文有头字,相当于汉文楷体)和乌梅(藏文无头字,相当于汉文行书)。 我已经上到了初中,藏文的基础知识都学过了,但寺院的规定必须从头开始学。但每个课程通过考试后,你可以跳级。在寺院,平时我们也需要参加打扫卫生之类的劳动。接着就要学习常用的仪轨和颂辞,关于这些扎什伦布寺有一套分上下册的专门教材,上册有134页,必须要完全记住能够背诵,这个学会以后才能当正式的扎巴,算是正式入了佛门了。扎什伦布寺有3个扎仓,一个是昂巴扎仓(密宗最高修行学院)、囊嘉扎仓(密宗仪轨跳神修行学院)、册宁扎仓(显宗修习五部大论)、德考(寺庙管理部门,学经时间很少)。我通过努力学习,幸运地进入了参尼扎仓。参尼扎仓是专门学习五部大论和辨经的学院,到了这里有很多时间学习,我的进步很快,而到了寺庙管理部门的僧人,就要 承担很多行政性事务性的工作,学经的时间相对来说就少了。这样一来,被分到德考的僧人就有些接受不了,他们也想学习,所以就有意见。一般被分到德考的僧人属于前期学经不太好的僧人。 班禅大师为了解决学僧基础不好的问题,就制定了一个政策,增加了一年的课程,内容包括语法、菩提道次第论。这样就为一些基础不好的学僧提供了补救的机会,夯实了基础,尤其是藏文写作能力。(因为在有些藏传佛教寺庙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僧人只重视学习佛经和背诵,不重视写作。这种积习导致很多学富五车的僧人缺乏基本的藏文写作能力。甚至一些拿到了格西学位的高僧,写一篇藏文的简历都困难。因为格西学位考试只重视经典的记忆和理解,以及辩论,很少有笔试的成分,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容易导致这种现象。) 然后,进入参尼扎仓后,要学习为期两年的撮类学(为初学因明理论的必修读本),接着就开始学习五部大论,从释量开始学。释量学了四年,般若学了四年,中观学了两年,戒律学了两年,俱舍学了两年。在这个册宁扎仓整整学了16年,2008年的时候我获得了噶钦(格西)学位。 2008年底扎什伦布寺接到了拓然巴招生通知书。经过寺管会的推荐,我去参加了考试,并顺利通过。考试就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当时这个招生考试有两个考点,一个在扎什伦布寺,主要是西藏的考生,一个在塔尔寺,主要是其他藏区的考生。当时这一届考生总共就6个,最后只选2个,我很荣幸地被选上了。这个消息让我和家里的人都感到很高兴。 寺庙规定我们星期二可以看电视,我特别喜欢看新闻联播,可以了解很多国内外大事。我的汉文虽然不太好,但是新闻基本可以听懂。有时候,我喜欢通过转经来锻炼身体,同时进行佛教修行。有时候,僧人之间也喜欢喝喝茶,聊天交流来放松,但是这样的机会不多因为我们的学习任务很重,平时如果自己不把握学习的机会,就很难提高自己的佛学知识和修养。 十世班禅大师曾提出以寺养寺,建立了刚坚公司,把寺院的所有收入整合到一起用来支付寺院的一些开支,而且僧人们也可以分到一些。我现在有寺庙发给的每月800元,这是因为我获得了噶钦学位,而且在寺庙的时间比较长。 获得拓然巴的学位后,我觉得对我们出家人来说,这种佛学上的进步,有助于我们消除贪嗔痴三毒。我获得了这个学位后,心里是有点高兴,但是人获得这种名誉以后会骄傲起来,这个骄傲一定要消除。 获得拓然巴后,我回到扎什伦布寺,直接就可以进入昂巴扎仓(密宗学院),这是佛学的最终的修行。这相当于佛学的实践了。过去显宗相当于理论的学习。但是进入昂巴扎仓也没有那么容易。进入这里需要参加密集、胜乐、大威德三门密宗经典的考试,才能进入学习。每年能进入这个学院的也就三五个人。 拉茸江参,(云南香格里拉松赞林寺),格鲁派。 我是杰塘的,但是现在叫香格里拉(藏语香巴拉)。我是1968年生,家有5个兄妹,我是最小的,3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我在普通小学学到了三年级后,就辍学在家干农活,因为当时母亲不在了,家中缺少人手,需要我回去帮着干农活。 到我17岁那年,父亲将我送到了寺庙。进入寺庙后开始学习藏文,后来在参尼怎扎(学习班)学习。这个参尼扎仓是1988年十世班禅到松赞林寺视察时,提议办的,如夸,学生有30多人。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初步的第扎、道日、洛日(《因明逻辑》《因类学》《心类学》)。我非常努力地学习以上的学科。因为我是入寺才学习藏文,所以基础比较差,加上我自己比较愚钝,年龄也比较大了,接近18岁,如果不努力的话,我只有落后了。 当时我们班的老师叫次真嘉措,解放前在西藏色拉寺获得了格西学位,也是中句人,非常有学问。因为松赞林寺只能提供初级的佛学教育,要想进一步深造获得格西学位,就要去松赞林寺对应的主寺色拉寺学习。1990年我从这个班毕业后,就到了西藏的色拉寺学习五部大论,一直学到了2003年,获得了格西学位。初到色拉寺时,听不懂卫藏方言,大概在半年之后适应了卫藏方言。学习期间我在色拉寺的格西江参夏嘉那里受了比丘戒。后来回到松赞林寺,就在自己当初学习的参尼怎扎当了老师。 当拓然巴格西考试的通知发到寺院寺院就通知寺里所有学过五部大论的僧人。在松赞林寺有资格报名的僧人有4个,都是参尼怎扎的老师,我是其中之一。我自己是很愿意参加这个学位考试的。首先这是中国最高的藏传佛教学府我也很向往拓然巴这个学位;其次,我学习了20多年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考试检验一下自己的佛学水平。出于这两个原因,我就前往塔尔寺参加拓然巴学位的选拔考试。我们从云南到塔尔寺参加考试的还有其他3个人,在塔尔寺参加这个选拔考试的共有20多个人,最终我顺利通过了考试。 在寺庙的经济生活。刚刚进入寺庙的时候,由家人提供我的生活。每个月都给我送糌粑和酥油,大米和面,还有生活必需品。当时僧舍里有六七个和我一样大的僧人,我们在一起烧茶吃饭。在开一些大的法会时,寺院会提供茶水和饮食。到拉萨色拉寺学习时,我的生活主要由导师江参夏嘉资助,我也帮他做一些事情。他的经济收入很好,因为他在色拉寺是很有名望的格西,有很多信徒的供养和布施。当然我的家里还是会给我寄来糌粑酥油等生活开销,在拉萨的中句老乡也会时不时地资助我,让我完成学业。回到松赞林寺后,经济情况就好多了。首先松赞林寺作为在香格里拉的重要宗教旅游景点,有一些旅游收入,加上信徒捐助布施,所以我们每个僧人一年都有3000多元补助。 我很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书。当然这一部分也是因为我要给学生们讲课,所以要增加自己的知识修养。我还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转经和磕长头,我每天晚上睡前都要磕一百个长头,拜佛积累功德的同时也起到了健身的作用。 获得这个拓然巴学位后我没有别的计划,只想回松赞林寺继续当参尼怎扎的老师,培养下一代的僧人。 我认为我所学到的佛学知识对当今社会的价值主要有:如果正确合理地传播和信仰佛教,减少消极影响,对大众就有很好很重要的价值,只有利益没有损害。自己作为僧人,修得了佛法,要遵守戒律,更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这对社会非常有益。最终,佛教是一心一意地利益众生。比如,对人有爱心,多行善事,不为恶业。对弱势群体布施,对大众讲传因果报应的道理。通过这些理念的传播,社会就会和谐,没有灾害。佛祖说过: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也是我的座右铭,藏在自己的l心里,指导我日常的行为。 出自: 《中国西藏 》 2010年1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