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的仁寿千年隐形字画
2014/9/8   热度:577
复活的仁寿千年隐形字画 宋勇刚 仁寿黑龙滩北端的龙岩屹立于万顷碧波之上,石窟内的千年古字画则有其惊人的神奇之谜。悬崖峭壁上,有若干碗口大的方形洞孔,据考证是唐代龙兴寺遗址,唐宋以来,其周围的石雕巨龙、摩崖造像、碑碣题刻,接连不断,宛如艺术长廊,令世人叫绝的是在一巨型石窟坐佛旁,一方形石面左侧,泼上清水后,立即会非常明晰地呈现出“怪石墨竹”图:嶙峋的怪石旁,傲然挺立着墨竹,枝吓呈随风披拂状,竹干笔直如剑,顽强向上。石面水干,图画顿失。相对的石壁右侧,也隐约见一方形石面,泼水其上,随即呈现出一则题记:----霜月澄凛,天风清劲,御史公刚明英烈之气其锤于斯云,乾道五年峨眉杨季龙识等字迹。笔力劲健,水干之后,了无痕迹,人称“泼水现字”。这一左一右的一画一文,有水形现,无水隐去,实属罕见,奇妙横生,为“蜀中一大奇观”。 据明代曹学全《蜀中名胜记》卷八《仁寿》里记载,竹画为时任陵州(今仁寿县)知县的北宋文同画家所作。与之同时为官的苏轼在《书文与可墨笔并叙》中盛赞文同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他所绘墨笔穷形态、穷情尽性、画真传神,加之留传后人不多,被视绝品。出任陵州知县时,到龙岩洞窟中,与僧谈佛,并以石面为载体,泼墨挥笔,终以今天隐形方式保留下这一千古奇观。 而洞窟右侧石壁的字则是北宋乾道五年杨季友游到此处,情景交融,感时叹物留下的。《仁寿县志》说,文中御史公实指五代时官至御史的仁寿籍著名词人孙光宪,杨季友留字赞叹他置身危于不顾,力谏南平国归顺宋朝,对结束战乱,增进全国统一卓有功勋,与文同的墨竹画无关联。 对于字画隐形之谜,一直末得到破解,到近年来有各种推测和假说,使千年字画蒙上更加神秘的面纱。一是龟尿说。传说“在填写字画的墨里渗有乌龟尿”。二是“魔墨”说。当地耄耋之人讲:苏东坡在密州就任时,从徽州买来一种魔墨相赠,文同便用这一魔墨画竹。三是发光颜料说。有人猜测在墨里渗入遇水发光颜料所致。四是石质、水质说。有人推测“怪石画竹写字”地处紫色岩石,含有化学元素钾,与水容易发生剧烈反应。 龟尿说和魔墨说,不外乎是说墨质特殊,首先无法解释龙岩洞窟内字和画何以经过宋、元、明末之后才成隐形的,而不是一开始就隐形。此外,魔墨说,为什么苏东坡不用此墨在游山玩水时四处留真迹,文同喜爱游历山水,这么神奇的墨为什么仅在仁寿境内一处存留。对于龟尿一说,也经不住推断,龟常居水中,其排泄物难收集,并且也无含显“隐”的化学成分。对于发光颜料一说,历数代之前却没听说也没有其他人用过的事实,所以说法更不科学。至于“石质特殊”、“水质特殊”等说法,也经不起类推。同在龙岩洞窟内的周围也刻有不少古人真迹,但在水作用下却不能“显身”。 四川大学和四川科学研究所等数位教授现场研究探谜。他们发现,洞窟内石壁呈灰白色与洞外岩山为猪肝色不一致,另外,洞内石壁明显较外面壁面光滑。再进一步观察,洞内石壁并非岩石的天然表层,是经过人工涂抹而留下的,在无显字画的表层取样,其主要成份为是石灰和相当于现在称为水泥的特殊混合物。由此可见,洞内石壁上的字画被水浸湿则呈半透明,字画就显出来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起到了留存墨迹的作用。专家们进一步解释说,泼水显“字画”的原理等同于人穿上白衬衣,当衣服湿后,由于光照原理,人们能较清楚的看到人们的皮肤。洞内石壁光滑,光照作用容易反射,在泼水后,提高了人们的辩认效果。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