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的敦煌石窟藻井及花砖
2014/9/8   热度:1196
顶天立地的敦煌石窟藻井及花砖 文.图/何传坤 敦煌石窟艺术最为人赞赏的是装饰图案,壁画中的佛经故事若无这些变化多端的图案来陪衬,就无法突显出佛像群的重要性。据统计,在莫高窟492个石窟中,约有350个属覆斗顶窟。隋唐时期的洞窟基本上属此型。窟呈平面方形,正壁开龛,空间开敞宽豁,光线充足,适于聚集佛徒讲经和礼拜活动。在顶部的中心突出一方井,绘成宝盖图案,又称藻井。在石窟内部空间的底部,包括前室、甬道及后室常见用花砖铺成的地面。这些铺设洞窟和窟前建筑地面的花砖,入窟参观的观众若非讲解人员提醒,观众是绝对不会低头欣赏花砖之美,反而窟顶及四壁的壁画就成了讲解人员介绍的重点。 敦煌石窟铺设的花砖,最早见于隋代第401窟,一般约30平方厘米,厚约6厘米。花纹以八瓣莲花为主,如莲花如意纹卷草纹(图1) 、八瓣莲花云头纹(图2) ,另有蔓草卷云纹、桃心卷瓣莲花纹、火焰宝珠纹等。在已发掘的窟前遗址就出土了18种之多。除了植物花纹之外,还发现动物纹样,在敦煌三危山老君堂遗址出土龙纹砖及凤纹砖;莫高窟第467窟前西夏殿堂遗址出土狮纹砖;莫高窟中唐第112窟甬道口出土人马砖;三危山老君堂唐代建筑遗址出土翼马砖;在佛爷庙唐墓出土骆驼砖(图3) 。莫高窟已发现的铺地花砖包括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几个朝代。 图1.莲花如意纹卷草纹砖(唐) 图2.八瓣莲花云头纹砖(西夏) 图3.胡人牵驼砖(唐 敦煌佛爷庙唐墓出土) 敦煌石窟的装饰图案中,以“藻井图案”为代表。纹样以纤秀的忍冬纹、莲荷纹、联珠纹为主,形式多样,不拘一格。隋代是北朝图案向唐代图案的过渡期。唐代是敦煌图案发展的高峰,“藻井图案”为其精华,装饰多仿绫、绢、绣织物上的纹样,以卷草纹、各种图形莲花纹为特征,形象庄严富丽。五代图案承晚唐余风,多绘“团龙藻井” 。宋至西夏图案多浮塑施舍“团龙藻井” ,绘以回纹和简单的团花纹,纹饰单一,如同壁纸。元代窟少,残存“五龙藻井”一窟,沿袭西夏遗风。 北朝石窟藻井井心以“斗四方井套叠”为基本风格,井中划一轮状大莲花,仿中国古代宫殿内部屋顶用方木叠架而成的藻井装饰。 北魏无覆斗形窟,故无藻井图案。西魏有藻井者只有二窟。藻井井心绘卷瓣莲花,四角隅画光焰纹与莲荷纹。北周诸窟藻井以莲花飞天藻井图案为主。 隋代藻井是北朝“斗四方井套叠”形式向唐代单一方井形式过渡时期,藻井井心多绘八瓣大莲花,花中或有三兔(图4) ,花外或环绕飞天,或饰茎蔓小莲花,花饰变化多姿,不拘一格。 唐代藻井图案进入全盛时期,有藻井图案的石窟达二百余窟。初唐的井心宽大,井中莲花多为放射状,井外边饰二、三层,以卷草纹、半团花纹、垂幔三角纹排列密集,爽朗悦目。代表作有第209窟“葡萄石榴藻井图案”(图5) 、第321窟“团花藻井图案” 、第334窟“莲花藻井图案”。 盛唐时期藻井井心渐小,井中花形多为团形向心状。井外边缘层次增多,绘团花纹,各种几何纹、卷草纹、垂幔绘三角纹,形象庄严,代表作有第217、320、166窟的“团花藻井图案”(图6)。 中唐时期藻井井心莲花多为卷瓣,花中或有狮子、灵鸟、三兔、交杵等纹样。井心边饰还有新的茶花纹(图7) 、井外边饰多绘石榴卷草纹、回纹、菱格纹,代表作为第360窟的“灵鸟莲花藻井图案”。 晚唐延续了中唐时期的风格,各窟藻井图案纹样逐渐趋向一致。代表作有第85窟的“狮子莲花藻井图案”。 唐代藻井图案色彩,初、盛唐时多用石青、石绿、朱砂,叠晕层次多,形象丰满,庄严富丽;中、晚唐则以淡绿、土黄及土红为主,叠晕层次少,形象清秀,恬淡雅致。 五代藻井图案井心莲花中多绘团龙,井外边饰多绘卷草纹、回纹、垂幔纹饰。土红色线画纹,填以石绿、土红、橘黄色,色调温和,代表作有第61、98、146窟的“团花鹦鹉藻井图案”。 宋与西夏建窟不多,大多在前代石窟内重绘。宋代藻井井心多绘莲花团龙,井外边饰、垂幔纹样沿袭五代余风。代表作有第55窟的“莲花双龙藻井图案” 。西夏(包括回鹘占据时期)的藻井图案井心纹样有团龙和团花二种。团龙多为浮塑而成,有单、双龙、五龙;团花花中多绘“交杵”或“法轮” 。井外边饰少,纹饰以回纹、卷草纹、白珠纹为主,多无垂幔,纹样较前简化,土红色线画纹,填以石绿色,属冷色调,代表作有第130窟的“团龙藻井图案”。 元代窟少,残存只有第3窟的“五龙藻井图案”。 图4.三兔飞天藻井(隋 莫高窟第407窟) 图5.葡萄石榴藻井(初唐 莫高窟第209窟) 图6.团花藻井(盛唐 莫高窟第320窟) 图7.茶花藻井(中唐 莫高窟第201窟)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