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敦煌佛教灵应故事综论
虚云禅师:序文记传铭说题跋(一)
虚云禅师:序文记传铭说题跋(二)
虚云禅师:序文记传铭说题跋(三)
佛教音乐的发展
佛教梵呗学习之法
石印闺范缘起序 ─ 印光大师
释迦佛祖的经历--敦煌莫高窟的北朝佛传故事
《印順 呂澂佛學辭典》序
《印順 呂澂佛學辭典》編者序
致敬與感恩──《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編序
毘曇的文獻源流——《阿毘曇心論頌講要》序言之一
巴利语文字简况及其佛典
试论禅宗的“不说破”与西方语言教学理论中的“默教法”的关系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
浅谈阅藏次序
雲棲禪寺萬年簿序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
元代「剡子種祿」故事磚源自佛本生故事
三祖僧璨大师及其《信心铭》略说
竹窗随笔”读后心得
佛教的寺庙与诗歌
敦煌石室《心經》音寫抄本校釋序說
“何水无鱼谜语”答案讨论
船山诗学“现量说”新探
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
论《维摩经》对李卓吾思想及文学批评之影响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
言意”之辩及其语言哲学的意义
宗教哲学中的三类语言观
语言的困境和美学的使命——庄、禅语言观的现代观照
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上)——从“语法”的出处讲起
论佛教词语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
语言的困境和美学的使命—庄、禅语言观的现代观照
试论汉译佛经对中古道经文学的影响(下)
三藏法师--无因毁谤 堕无间狱
土地变金地--农夫供佛 土地变金
一位老人--百世佛父 今证圣果
甘藏嘎--百世佛母 解经第一
宝海童子 -- 供养佛塔 俱生具宝
无畏与鼓声—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扎德沃 -- 青年供花 佛述前因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梳发女 — 同佛母愿 精进第一
第四辆马车—供佛马车 得佛授记
第三辆马车—供佛鲜花 得佛授记
第二辆马车—对佛生喜 得佛授记
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 得佛授记
阿那新—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首页| 上页| 下页 | 尾页|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页
五明学佛网手机版
Wu Ming Xue Fo Wang (net)
text.wmxf.net
文章访问量:次!